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汉源县60岁以上59527人,占比20.85%,65岁以上46491人,占比16.28%,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就养老体系建设而言,党中央高度重视,先后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等相关政策。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进养老体系高质高效建设,推进建设适合全县养老服务体系,更好保障老有所养,让全县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汉源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按照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共担性、系统性原则,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全体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在养老体系的快速发展中,全县养老体系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建设完善、可持续、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人大深切关注的问题,如何走进群众、惠民心、暖民意、解决养老服务这项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汉源人大深入思考并研究党中央发布的关于养老体系建设的相关文件,在调研和监督中,履职尽责,奏响交响曲,高质高效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代表履职,架起民意诉求“连心桥”
今年年初,人大将听取和审议人民政府关于养老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纳入今年的重点工作安排,并要求相关委室要高度重视全县养老体系建设调研工作,将建设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加强乡镇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促进医养结合等多项完成情况视为调研监督标准。
工作中,社建委、教科文卫工委将养老体系建设作为重要议题,并制定了关于养老体系建设的调研方案。调研中,相关委室组织人大代表走访养老机构、老年养护院、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里,看到敬老院楼道上的助力扶手、看到志愿者的帮扶照顾、与老人深切交谈,亲切问候,走进叔叔阿姨心里,了解到“银发生活”的乐趣及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人大代表作为民意“问诊第一人”,手拿“一支笔”,积极履行职责,深入实地调研,力求将政策落到实地,将养老服务建设中急难愁盼问题化作准确的“问诊单”,通过代表为养老服务发声,致力于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力求推进符合当地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养老服务出谋划策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助推县域养老体系服务建设。
刚性监督,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6月25日,汉源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专题听取了《汉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养老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对全县养老体系建设成效、问题与下一步计划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深入探讨。
会上,县政府分管负责人就上半年养老体系建设推进情况作了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任斌委员发言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效,优化养老服务人员的政策支持。”
县政府分管负责人当即表示,将紧紧围绕会议提出的审议意见,认真抓好整改落实,持之以恒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政策支持,保障养老服务人员物资基础,着力构建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为汉源县建设市域副中心推动健康汉源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织密人大履职“监督网”
完善养老体系非一日之功,当银发浪潮澎湃而来,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与“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持续夯实养老服务的“四梁八柱”。立足现在,人大机关将持续织密织牢多层次履职监督网,加快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精准优化服务供给结构,建立监督升级的“代表暗访”常态化制度、强化制度创新,激活推动代表联名提案等。
人大履职,部门联动。养老服务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标准,将农村养老服务纳入“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重点推进,严格落实各项政策补贴,做好农村老年人兜底保障。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保障,确保规模达标、布局合理。建立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障相适应的服务保障机制,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督管理制度,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发挥好社会养老机构作用,打造一批集医疗、助餐、助浴、短期托养、紧急救助为一体的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
展望未来,汉源人大必将持续关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程,让“养老体系链条”质量无忧,成为县域“银发群体”的铁布衫。倾听老年心声成为常态,让每一位长者都能拥有有尊严、有保障、有温暖的晚年;推动养老服务制度法制化,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真正照进现实,成为我们共同守护的文明底色。(汉源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