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芦山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聚焦拓宽代表履职平台、丰富代表履职途径、激发代表履职活力,不断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中心、服务大局,“三个围绕”彰显人大作为
在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围绕乡村振兴、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三个方面,守正创新、大胆探索,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县人大常委会敢作敢为,善作善成,为现代化芦山贡献人大力量。
一是围绕县委中心,攻坚克难敢作为。根据人大常委会党组、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常委会机关、乡镇人大主席团、人大代表五支队伍不同身份特点,量身定制五张责任清单。五支队伍对号领单、照单履职,全面调动人大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二是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五大行动。找准人大履职行权与助推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启动“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专项活动,全面开展助力产业发展、融入基层治理、倡导乡风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引领普法守法“五大行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在五大行动中人均参与助力项目3.2项,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三是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五大芦山实践。建立代表意见办理“三评”机制,即“办前评标准,办中评过程,办后评效果”,确保建议意见真办实理,群众真满意率达100%。建立“三联一结”新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常委会领导与委员、委员与代表、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拓宽联系范围、丰富联系内容,全县各级人大代表针对性联系选民5430户,和选民结对认亲,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姜城民声”人大代表线上履职平台,畅通闭会期间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渠道,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忧烦”问题。“姜城民声”人大代表线上履职平台自今年1月运行以来,收到建议意见175条,办理完毕150条,需项目支撑办理25件,当日办结率达41.1%。真正把“姜城民声”办成了民生诉求的直通车、人大监督的千里眼、密切党群政群的连心桥。完善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以“日常收集,年度征集,定期梳理,分级办理”项目库建设为抓手,推进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向纵深开展,实现民生实事由“政府配餐”向“群众点菜”转变。完善任后监督机制,不断扩大人大任命干部的监督面,探索对法院审判委员会、检察院检察委员会成员的评议,促进任命干部用心谋事,尽责干事,团结共事。
二、因地制宜、因“产”设站,“三类代表站”各显特色
人大代表家、站是人大代表沟通联络的温馨之家,是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展示平台,是人大代表与广大群众联系交流的畅通平台。芦山县人大常委会认真分析县域实际,根据地域特点和产业发展特色,建好“三类代表联络站”,为代表履职提供“好平台”。
一是以“区域”引领建站。围绕县委提出的“一核引领、四化同步、三区共兴”总抓手,制定《人大助推“三区共兴”区域协调联动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属地限制,将代表家、站建设融入“三区”建设中。在芦阳街道、思延镇、飞仙关镇建成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代表站,在大川镇、太平镇建成生态建设示范区代表站,在龙门镇、宝盛乡、双石镇建成共同富裕示范区代表站,突出代表家站的区域个性,实现三大片区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互补发展的目标。二是以“中心”引领建站。以“1+10+20”人大代表家站建设为思路,在各乡镇(街道)各建立1个人大代表中心站,在村(社区)建立1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在产业园区、企业建立20个人大代表专业站,构建起乡镇(街道)、村(社区)、产业园区多层面、广覆盖的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三是以“产业”引领建站。因地制宜,因产设站,体现“一站一品”,建成金丝楠、民宿联盟、马蓝种植、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地质研学等20个“产业”站。“产业”站特邀其他选区代表和行业专家入站指导,为代表履职提供了更精准的方向,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更具活力。全县共邀请茶叶、中药材、根雕艺术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15名驻站指导产业发展。各级人大代表全部“进家入站”,成为家站主人。
三、找准抓手、持续发力,“三张名片”彰显活力
为激发代表履职内生动力,县人大常委会突出自觉与激励、鞭策与警示、约谈与劝退相协同,打造“三张名片”,让没有职务的代表、有职务的代表和担任领导职务的代表各尽所能,人尽其才,在履职过程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一是建立代表履职“十个一”机制。针对新任人大主席(主任)“不知干什么”和新当选人大代表“不知做什么”的实际,探索建立了代表履职“十个一”机制(“十个一”包括基本目标三条,要求每位代表必须完成,即:开展一次履职汇报、参加一次履职培训、提出一条意见建议;选择目标三条,要求代表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选择,即:联系一户选区选民、参加一次调查研究、推荐一批民生项目;奋斗目标四条,要求有条件的代表完成,即:联系一个支柱产业、聚集一批动能资源、评上一次“五星代表”、荣登一次光荣红榜)。“十个一”围绕代表“该做啥”“能做啥”和“做了啥”,实行“领派”结合,让人大代表找准了履职切入点。二是开展聚能行动。发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将自身周围的资金、技术、人脉、信息等资源聚集起来,助力代表履职,最大限度放大代表的服务效能,全县543名代表共聚能项目2853项,平均聚能5.3项,实现了代表作用发挥最大化。三是开展评星定级。建立代表履职评星定级机制,根据代表履职情况,将代表评定为“一、二、三、四、五”星,坚持“严格标准定星、规范程序评星、动态管理换星”,将“评星”结果公示于代表家站,接受选民监督。在选民监督下,“一、二星”代表越来越少,“五星”代表越来越多,不断激发了代表履职的内生动力。(芦山人大 李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