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成汇聚民智、化解民忧、温暖民心的前沿阵地,周公山镇人大扎实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积极探索“联络站+”模式,拓展延伸人大代表履职触角,撬动“小空间”发挥“大作用”。
“联络站+互联网”,搭建代表履职新平台。周公山镇人大主动把握“互联网+”时代特点,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运用触摸屏,搭建“智慧人大”联络平台,形成网上联络站,有效延伸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触角。打破空间限制,打造“云端会客厅”,实现代表、群众“网上”沟通、“掌上”联系。充分发挥“网上+掌上”的科技优势拓展代表联络新空间,形成智慧代表联络站新格局、新维度。自引入“互联网+”模式以来,群众累计扫码33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
“联络站+学习室”,建成代表学习新课堂。周公山镇人大依托两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人大代表打造学习“充电站”,着力强化代表素质、提升履职能力、充盈理论知识。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学习《代表法》《监督法》和相关人大法律法规,围绕政策法规、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内容进行深入研讨,在学习讨论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实时更新联络站人大代表学习资源库,方便代表在“家门口”就紧跟学习热潮。
“联络站+接访室”,拓宽收集民意新渠道。周公山镇人大一方面利用“一四七”赶大集的群众习惯,设置每月“代表接访日”,让代表进站“坐诊”,将代表联络站打造成民情民意的“集聚地”、解决问题的“诊疗所”,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便捷和暖心。另一方面,坚持“哪里群众有需要,联络站就‘搬’到哪里”。代表不局限于站内“坐班”,设置每季度代表“走访日”,并顺应群众生活作息习惯,创新开展“小夜话”夜间走访群众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以“出诊”打通代表服务群众的“肠梗阻”。
“联络站+立法点”,探索民意立法新途径。周公山镇人大推进“一个场所、两块牌子、两种职能”深度融合,打造由站长、联络员、信息员等共同组成的基层立法联系点队伍,搭建“联络站+立法联系点”平台,发挥一站两点的双重作用。代表们在接待和走访选民期间开展立法意见建议征集,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厚植立法的民意土壤。将原汁原味的民声民意传递到国家立法机关,书写“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以联络听民意,以站点解民忧。下一步,周公山镇人大将持续推进代表联络站“建管用”提质增效,不断延伸人大代表履职触角,让人大代表更充分、更紧密地联系好群众。(雨城区周公山镇人大 张莉聃、秦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