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雨城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不断夯实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主阵地,积极探索阵地、人员、工作、服务深度融合,撬动“小家站”发挥“大作用”,推动代表家站提质增效。
阵地融合,促进高品质建设
雨城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从实际出发,在阵地融合、资源共享上下功夫,指导各镇(街)人大分批次、有层次地进行人大代表家站迭代升级。因地制宜将代表家站的“根系”深深扎根在便民中心、立法联系点、小区、园区、景区、红色教育基地等地,通过以点连线、连线成片,形成了以13个镇(街)代表之家为核心、24个片区联络站为主干、106个村(社)联络点为触角的活动阵地新格局,拉近了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把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代表家站充满了“烟火气”。
在打造特色家站的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1+1>2”的作用,在辐射群众广、资源相对集中的代表家站中建成立法民意收集站(点)19个、社会委基层联系点5个,推动代表家站、立法联系点、社会联系点“一站两点”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宽了人大代表服务选民的广度和深度,阵地内涵更加丰富,桥梁纽带更加紧密,代表家站成为倾听民声、征集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
青江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雅安市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中心,站内会议室、图书角、接待座椅等一应俱全,法治书籍800余册,具备展示、服务、交流、接待四大功能。人大代表和群众走进联络站就如置身法治环境“充电”,沉浸式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区人大代表卢朝云在日常入站接待、走访群众过程中,了解到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青江片区征地搬迁数量不断攀升,配套建设的安置房较多,但群众搬进新家、住上新房后却迟迟拿不到房产证。卢朝云代表经过走访调查,在区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快安置房不动产证办理的建议,建议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由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牵头督办,有关委室负责督促,安置房办证难、办证慢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搬迁群众心心念念的“红本本”终于拿到了手中。
人员融合,促进高效能管理
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打破人大代表进家入站按属地辖区划分组织代表小组活动的限制,聚焦行业分类“搭台”、专业特长“组队”,将辖区五级人大代表按行业特点、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等进行专业划分,组建了由68名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大代表组成的法律法规、社会事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7个代表专业小组。通过“专工委+专业代表小组”联动、专家联合、部门联系、工作联接、群众联心的工作模式,不断增强专业代表的集聚倍增效应。在环境保护、城市更新、陇西河万亩粮经示范园区建设等专题调研活动中,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国家社会事务和基层治理,推动代表家站活动更专业、更高效。
此外,各代表家站按照“1+1+3”的模式,设置了站长1名、副站长1名、工作人员3名,同时将代表家站站长、副站长分别确定为立法联系负责人和联络员。建立“人大常委会+立法民意征集点+立法信息员+法律服务机构+相关职能部门+村居群众”的立法意见建议征集网络,将立法民意征集点扩展到19个,立法信息员增加至109名,涵盖了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镇(街)等单位熟悉法律法规、热心立法工作的人员,进一步提高了立法信息征集的专业性和覆盖面,推动民主立法、开门立法不断走向深入。“真是没想到,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提出‘重要节日中应增加国际儿童节’的建议竟然被采纳了……”市人大代表郭雯婷感叹道。
联系点通过无门槛参与的立法意见征集,让法律法规草案的修改意见建议征集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反映了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让群众真正参与民主实践、感受民主温度。
工作融合,促进高水平运用
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拓展家站服务功能,建立“一屏一码”数字化履职服务平台,设立“智慧屏”信息化一体查询机,设置基本情况、工作制度、驻站代表、代表活动、时事政治、法律法规、立法民意、工作汇报等“八大板块”,供代表学习“充电”,同时接受选民监督。通过“微信扫一扫、码上见代表”,打造“云端会客厅”,畅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实现代表与群众的网上实时交流互动。坚持代表家站每周开门、每月集中接待选民、每季度走访、半年交流、年末述职评议,推动代表家站常态化运行。
积极探索构建以“家”为核心,以“站”为主干,以“点”为触角的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网格”,将辖区746名国、省、市、区、镇五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代表家站,丰富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活动。将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立法意见征集等人大核心业务不断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聚拢,收集群众“原汁原味”诉求,让人大代表履职常态化直达基层。自“一站两点”共建共享使用以来,代表家站共开展学习培训900余人次,接待走访群众52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612条;征集立法项目意见80个,收集立法意见建议376条,有32条“金点子”被国家和省市法律法规不同程度采纳,使“一站两点”工作融合的“新特点”成为撬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新支点”。
服务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
雨城区以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线,拓展“家站+”模式,充分发挥代表家站作为“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的功能,重点围绕发展所需、企业所盼、群众所忧“赋能”,推动家站工作与党委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使代表履职与雨城发展同频共振。
各家站实施“流动家站”“代表+”管理模式,引导代表立足岗位和专业优势,成立“帮帮团”“助力团”“志愿服务小分队”。家站变身信息直通车、技术直送站,人大代表为农特产品、旅游景区、特色美食、返乡创业产品等代言推介,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人大力量。在代表们的带动下,多营镇大力发展猕猴桃、黄桃、高山有机蔬菜种植,获央视刊播,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合江片区联络站代表“零距离”与群众接触,了解茶叶产业市场行业和销售情况,倾听茶农心声,提出茶叶产业发展方向,助力产业发展。河北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依托辖区人民医院、疾控中心、南二路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资源,引导医疗行业代表开展义诊、健康知识宣传、常见病防治讲座,并为中高考家长和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人大代表通过定点接访、组团下访,深入村社、田间地头、小区院坝,与居民群众共商共议,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全程监督项目建设,助力城市更新,促进民生改善。一条条惠民利民建议在代表家站提出,一项项民生实事项目从代表家站“启航”。今年以来,代表们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揪心事烦心事和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薄弱点,提出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内涝治理、农贸市场建设、污水管网治理、农村道路改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路灯安装等意见建议97条,彰显了代表们的担当和为民情怀。(雨城人大 赵丽、刘增裕、李何丽、刘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