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3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上都是首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雅安市天全县新华乡永安村8组的106岁老人李朝兰,迎来了她人生中的第18次换届选举投票——这一天,她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为产生新一届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投出宝贵一票。
18次人大换届选举,是李朝兰老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深刻记忆,见证了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也彰显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独特优势。
1954年8月,四川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四川正式建立起来。
1979年12月,四川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依法选举产生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我省人大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此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完善和发展。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不负使命,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制度基础和法治保障,彰显了中国式民主的巨大优势和旺盛生命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10月22日,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村民们穿着盛装,一同乘坐缆车参加换届选举,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
这个坐落在大渡河峡谷悬崖峭壁上的村落,早年间没有路,村民们从陡崖和树藤楼梯中爬进爬出,是名副其实的“悬崖村”。后来,政府出钱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几十厘米宽的路。2018年国庆,这里开通索道缆车,村民免费乘坐,400多年“行路难”历史宣告结束,同一年,村里脱贫摘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掷地有声的话语,温暖着神州大地。民主的脉搏,始终为人民跳动。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障和关键所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着眼新发展阶段、经略西部腹地、完善区域布局、促进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关系着川渝百姓的福祉。
川渝两省市人大认真落实川渝党政联席会精神,签署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以及年度合作事项,制定出台协同立法工作办法,在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安全管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毗邻区交流合作等方面同向发力,密切合作,成效明显。
去年12月,省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21条实打实的举措,为切实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进一步提升全省人大工作和建设水平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提供了依据和遵循。
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支持和保证国家政权机关依照宪法法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努力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听取民声吸纳民智
“开门立法”让法治之路载满民意
2020年5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立法听证会公告,征集陈述人和旁听人各10人,对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部分条款规定进行听证,为今年顺利完成的“一号立法任务”——云贵川三省赤水河流域保护共同立法奠定了基础。
制定我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人大代表、革命先辈、革命后代、烈士家属、学校师生等的意见建议,并书面征求省直相关部门、各市(州)人大常委会及定点联系县人大的意见。
2021年5月7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立法专家论证会,征求专家学者对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5月11日,发布向全社会征集意见建议的公告,聚智聚力打造三星堆遗址保护“金钟罩”。
立法的过程,就是代表人民意志、表达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的过程。省人大常委会注重集思广益,加强民主立法,坚持开门立法,构建起全方位、长效化的参与机制。
1998年8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四川日报全文刊登《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修订草案)》,征集人民群众对法规草案的意见。法规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从此成为常态。
2002年11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向社会公开征集地方立法选题。此后,每年下半年,省人大常委会都会向社会公开征集地方立法选题。
2002年、2004年,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省人代会会议的相关制度先后建立,2019年通过的《四川省公民旁听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规定》,让公民旁听制度更规范、更完善。普通老百姓走进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见证人大依法履职的过程,让民主的窗口更宽更亮。
为了使立法更好地反映人民意愿,让“高大上”立法更“接地气”,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了包括县级人大常委会、乡镇(街道办)、基层法院等17个单位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立常委会统一管理、全省共享的涵盖各个领域的立法专家库,组建地方立法评估协作基地,依托“一点一库一基地”,优化立法要素配置,提高立法质量,广泛凝聚了立法共识,夯实了立法的实践基础和民意基础。
从1980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四川省县、社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起,截至目前,共制定省级地方性法规 320 件,其中,现行有效235件,废止85件;批准我省7个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共计111件,其中现行有效92件,废止19件。
聚焦群众所思所盼
让监督“长出牙齿”取得实效
“脱贫群众的后续帮扶还存在哪些困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有没有具体方案?”……去年6月至7月,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分国定贫困县(深度贫困地区)、省定贫困县、有扶贫任务的非贫困县三种类别开展检查。这是2015年《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八轮执法检查。
制定全国首部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思想的地方性法规并持续多年开展执法检查,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一路保驾护航。
围绕党的工作大局、聚焦群众关心关切,全省各级人大认真确定监督议题、明确监督重点,精准发力。
2014年5月27日举行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首开专题询问:围绕群众关心的医保、医疗、医药等问题,对政府部门负责人进行询问。当年10月1日,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开通运行;同月,分级诊疗制度在我省全面实施。
制定出台依法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及时组织对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相关决定实施情况进行集中检查,筑牢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法治防线。
针对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听取和审议各项专项工作报告,适时提出审议意见或作出有关决议决定……增强了群众安全感,也增强了监督实效。
管好百姓的“钱袋子”,省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屡屡创新,2005年,省人大与财政厅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支付信息联网,实现对各部门预算支出的联网监督,成为全国第一个真正实施联网监督的省份。2015年建成了全国首个预算审查信息化系统并投入使用。2018年在全国省级人大建立了第一个预算委员会……今年1月1日,《人大预算联网审查监督数据信息提供规范》6项地方标准在我省实施,填补了国内相关地方标准的空白。
自监督法及我省实施办法施行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和专项报告700余项次,对100余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4800余件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
广泛倾听民意、吸纳民智,让每一部法律、每一次监督、每一项决定决议,都饱含殷殷为民情,足足正能量。
在今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创新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民生实事我监督”“乡村振兴我出力”三大具体行动。作为“民生实事我监督”具体行动的重要内容,省人大常委会在推动泸州、眉山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等民生实事试点上取得积极成效,就在几天前还专题听取全省30件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汇报,重点了解2021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效益发挥等情况,督促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拓展代表为民履职深度广度
今年10月,省政府召开了一场由副省长领衔办理代表建议的专题会议,主题是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今年省人代会期间,省人大代表葛云伦提出《关于进一步提升我省城市更新质量的建议》。“从建议的办理过程中,我看到了省委、省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看到了政府部门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葛云伦对建议办理表示满意。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能否得到认真办理,关乎民意民生。
把议案和建议办理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省人大常委会推动办理工作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截至目前,今年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提出的1046件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一批人大代表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办理中一一解决。
建立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等各类履职平台1.4万余个,定期举办代表履职培训……一系列新制度新举措,让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热情高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人大持续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代表累计联系贫困户42万余户,走访慰问贫困群众140余万人次,提出建议意见20多万件次;聚焦解决疫情对企业和群众带来的困难,组织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走访企业、群众专项工作,谱写了一曲曲战疫情、促发展、夺取“双胜利”的生动乐章;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扎实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实践活动,广泛动员全省20余万名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走访群众194万余人次、企业近7万个,推动解决了一批社会广泛关切的困难问题。
2018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选取2市3县(市、区)2镇,探索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三年多来,各试点地区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汇集民智、服务民生,着力推动了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取得积极成效,有效解决了一些人民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从“要我干”到“我要干”,民生实事票决制,让人民的参与度更高,代表履职的积极性更强,政府的实施力度更大。
只有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掷地有声,才能让“钱袋子”里的民生温暖直抵百姓心头。
治蜀兴川事业发展的每一个进步、四川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凝结着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智慧汗水和辛勤付出。
进入新时代,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努力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到地方人大依法履职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胜利贡献人大力量。(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