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体育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驻雅全国人大代表毛珍芳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群众代言——加大补偿力度 推动地方转型发展

 【发布日期:2019-03-07】 【字号: 】  【关闭此页

“今年的凤凰体育中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给了我们极大的希望和鼓舞。”全国人大代表、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公益村妇联主席毛珍芳向记者分享了她聆听凤凰体育时的振奋与喜悦。

毛珍芳说,报告提出要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让她十分激动。作为来自雅安——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山区基层代表,毛珍芳也呼吁,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退耕还林纳入永久性补贴,提出了《关于合理分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建议》等建议,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群众代言。

关键词:退耕还林纳入永久性补贴

“退耕还林是国家重点生态战略工程,增加了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特别是中高山区贫困群众收入,是一项受老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作为退耕还林的亲历者、参与者,毛珍芳为退耕还林点赞。

她以石棉县为例说明退耕还林政策的群众参与度之高。在19992006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期间,石棉县累计完成坡耕地还林10.3万亩、荒山荒坡造林12.3万亩,覆盖了全县16个乡镇473个村民小组2.23万户7.82万人。

毛珍芳调研发现,退耕还林政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十分明显。她说,通过退耕还林,森林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加速恢复,涵养水源的能力持续增强,野生动物植物栖息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还使得项目区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

更让毛珍芳高兴的是,“退耕还林使农民群众直接受益,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她还是以石棉县为例,该县全力调整全县农业产业结构,黄果柑、枇杷、核桃产业初具规模,打开了农民增收的空间。

毛珍芳说,退耕还林不仅是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一项生态文明宣传推广工程,社会各界的生态意识显著增强,尊崇自然、爱护生态的风尚更加浓厚,文明环保的生活习惯逐步形成,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但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毛珍芳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退耕还林补助政策陆续到期,中高山地区难以从中获得直接经济效益,农户复耕意愿强烈。她建议,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退耕还林纳入长期补贴范围,补贴资金由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支持;切实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出台政策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促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群众转型发展。

关键词:建立与生态功能区相匹配的财政转移支付

为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地方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政策导向功能,中央财政从2008年起设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

通过走访调研,毛珍芳发现,通过近年来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着力解决了地方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同时提升了重点生态功能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

“以石棉县为例,从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后,石棉划定生态红线,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096.89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40.96%;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共涉及国民经济4门类13大类25中类58小类,涵盖农业、林业、有色金属、化学制品、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等主要经济行业;保护林区森林资源安全,建成全国首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成功放归大熊猫9只,被授予‘中国大熊猫放归之乡’;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0余万吨,关停散乱污企业57家,拆除自然保护区核心缓冲区电站6座,整治实验区电站27座……”

毛珍芳说,通过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石棉逐步形成了科学的空间开放结构,使县域经济建设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同样,她也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在近年来的探索实践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转移支付与地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不匹配。她说,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发展开发,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对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她建议,建立与生态功能区相匹配的转移支付规模,通过加大投入的方式,帮助地方实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推动地方转型发展;坚持转移支付资金“一杆插到底”的支持方式,减少中间环节的统筹使用。(雅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