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体育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名山区解放乡高岗村的乡人大代表廖福华

 【发布日期:2019-11-20】 【字号: 】  【关闭此页

岁月染白的记忆

在农村垃圾处理的“高岗村模式”在受到社会各界肯定之时,笔者最不能忘怀的人便是乡人大代表、高岗村村主任廖福华。10年前调到解放乡工作时便认识了廖福华,那时他才46岁,满头黑发、瘦小精干,经常是嘴上叼着一支烟,说话风趣幽默。10年过去了,廖福华依旧是乡人大代表、高岗村村主任,变化的只是已经腰背微曲、满头白发了。

廖福华家住解放乡高岗村与百丈镇交界的深沟之中。1987后退伍回家后,他没有像那个年代的许多年轻人一样选择外出务工,而是留在了一个路不通、桥不通的小山村。留守在小山村的他从当民兵连长到担任村支部书记,再到担任村主任,村主任期间连任了3届乡人大代表。当代表多年来,他走遍了全村每家每户,听取群众心声,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为高岗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奠定了良好基础。生活中爱说话而幽默风趣的他,在工作中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整,不怕”。就因为“不怕”二字,换得了如今高岗村面貌的大变样。问及他当乡人大代表和村干部这么多年,究竟有多少心酸往事,他总是幽默的说:“记不清楚了,岁月不但染白了头发还空白了记忆”。

不怕贫穷,促产业大发展。高岗村是一个三面环沟、中间一岗的村庄,以前没有一座桥,没有一条公路,村民顺山而居,以种田为生,生活虽能解决温饱但尚不富裕。粮税费取消后,时任村主任的廖福华,恰逢名山全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种植茶叶。为了给群众找到致富路子,增加群众收入,他组织村组干部到联江学习茶叶种植,证实了茶叶种植效益远远高于粮食种植时,他大胆号召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亲自到每个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宣传讲解茶叶种植,带头推动退耕还林政策,2002年全村就种植茶叶2500亩。茶叶种植后,他鼓励本村有一定实力的群众开办茶叶加工企业。为了增加茶园效益,他又引导群众在茶园中套种名贵树木和柑橘,既增强茶叶抗冻能力又增加茶园收益。工作中他发现荒山荒坡效益很低,他鼓励群众对沟边山坡进行残次林改造,种竹、种树,增加林地500余亩,增加林业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他发现部分群众因茶园多而劳力少,自己带头调结构种植猕猴桃,引导群众适度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猕猴桃,在全村发展猕猴桃种植500多亩。目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

不怕闭塞,使交通大改观。穿越高岗村的深沟有5公里长,10年前沟中只有两座1米宽的小石桥和一个滚水坝,没有一条公路,距离场镇远,群众出行困难,整个村子十分闭塞。面对闭塞的环境,廖福华同村支两委一班人从修通村级主道入手,规划线路、宣传发动、调整土地。为了尽快改变交通条件,他发挥党员、人大代表作用,层层召开会议向群众宣传修路,动员群众筹资筹劳,争取群众支持。短短的3年间,修通了高岗村的通村主道4公里、通组道路11公里。路基通后,他多次跑动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修建山沟中通大车桥1座,通小车桥3座,配合百丈镇修通一座惠及高岗村大桥,将高岗村15公里的泥结石道路全部连接贯通。他发挥代表作用,在每次乡人代会上向政府提出建议意见,争取了乡党委、政府对高岗村的大力支持,逐步将高岗村15公里的村组道路全部硬化,使高岗村交通设施彻底大改观。

不怕困难,助脱贫大攻坚。脱贫攻坚以来,廖福华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开展工作。对20户贫困户,他坚持每月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一次,亲自给每户贫困户算账,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帮助贫困户寻找脱贫措施,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20户贫困户中,有2户无房户和2户房屋需要整改提升户,他自己联系了1户无房户和2户房屋需改造的贫困户。对联系帮扶的3户贫困户,他积极向乡脱贫办反映问题,争取项目改造资金。特别是对联系的无房贫困户,他又联系另外一名人大代表,帮助落实建房宅基地,共同筹资弥补建房不足资金,将贫困户的房屋修建好。他帮助一户发展山羊养殖,帮助另一户发展蜜蜂养殖。同时向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教育引导贫困户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发展生产。贫困户脱贫后,他坚持对贫困户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确保了每户贫困户不返贫。

不怕烦心,化矛盾大调处。廖福华能言善辩、说话幽默风趣,村上的民事纠纷调解员自然落在了他身上,有几次见到他给群众调处矛盾纠纷,他总是在幽默风趣中让群众握手言和。他善于将群众矛盾化解在萌芽,利用每周一次的村组干部会议听取收集每个村民小组的工作汇报,随时掌握群众动态,随时掌握可能出现的矛盾风险,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将矛盾纠纷调处任务落实在村民小组,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在高岗村,他是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会有他的出现,群众给了他一个亲切的绰号叫“廖嘴巴”。他是8023部队的退伍军人,每遇到退伍军人中有不良的舆论谣传,他总是率先站出来向战友们讲道理,在退伍军人中传递了浓浓的正能量。

不怕脏臭,让环境大整治。2009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来,面对到处是又脏又臭的农村生活垃圾,廖福华全身心的投入到环境整治工作中,说服群众垃圾治理“门前三包”,在全乡带头修建垃圾池,组织村组干部对全村公共地段进行集中整治。为了把环境整治好,他经常组织开展代表小组活动,要求本村的人大代表围绕环境治理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在环境整治工作中他收集到群众反映“将垃圾池打掉”和“垃圾分类减量”的建议。收到建议后,他亲自走访提出建议的群众,在了解建议的实质后,经过调查和思考,最终他向乡政府提出了“打掉垃圾池,将垃圾进行分类减量在高岗村进行试点”的建议。在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工作中,他亲自带头打掉垃圾池,丢下家中的农活同村支两委一班人到每个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广泛宣传,号召群众进行垃圾源头分类减量、集资清运垃圾,到每家每户亲自示范垃圾分类。通过为期两个月深入的宣传、教育、引导、示范,终于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支持,在高岗村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清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高岗村模式”,并在全乡推广。随着环境治理不断深入,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治理,他组织帮助养殖大户落实排污措施,对每户养殖大户他落实了党员或人大代表进行日常性监管。流经高岗村的两条小河流长达5公里,他主动担任两条河流的河长,在落实了每段河流监管员后,他每周都要骑着摩托车对河流进行一次常规巡查。“高岗村模式”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后,他大力支持乡党委政府提出的“洁美家庭建设”工作,他认为群众工作的推动需要有很好的带动人,于是他再次发挥代表小组中代表的作用,要求本村的6名人大代表每人联系5户群众,自己首先争创“洁美家庭”户,然后督促指导联系户群众创建“洁美家庭”户。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努力,高岗村的人大代表已经成为了高岗村环境治理工作有力推动的重要力量。

如今的高岗村再也不是无桥、无路偏僻闭塞的村庄,展现给外界的是山青水秀、洁美亮丽、民风和谐,公路交织畅通,原野一片生机。山水在变,人也在变。山变绿、水变清,群众生活变得富足殷实。廖福华却从刚退伍回家时满头黑发、阳刚威武的年轻人变成了满头白发、腰背微曲的汉子。直到现在,他依旧是每天坚持早早地去到村活动室坐班处理村务,依旧是在谈笑风生中不失幽默风趣。笔者相信他当村干部、当人大代表这么多年,的确已记不清楚经历的所有艰难与奋斗,他那满头的白发或许还真的空白了所有的记忆,但相信那满头的白发是那一片青山绿水中最耀眼的光环。(名山区解放乡人大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