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八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团参加审议。雅安市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骆云莲代表用照片向总书记展示灾区重建的新貌。习近平总书记起身接过照片,仔细看了起来,说“:非常高兴,浴火重生!”川报集团特派记者毛漫丁摄
3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内,身着彝族服饰的骆云莲代表第二个发言,她来自雅安地震灾区,是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的支部书记。
讲着讲着,她突然停下来望着总书记,提了一个请求:“受乡亲们嘱托,我特意带了几幅照片给您看看,不知道可不可以?”
全场都笑起来,总书记也笑了,点头同意。骆云莲拿起照片,快走几步上前,习近平总书记起身,接过照片,认真端详。两个人都站着,骆云莲现场做着讲解。
照片共有5张,记录了灾区重建后的新颜新貌。
“非常高兴,浴火重生!”总书记点赞。
其中有幅人物照,照的是一位叫骆俊诚的小男孩在幼儿园上课。2013年5月21日至23日,总书记赶到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曾在帐篷中把他抱起来亲了一口,那时他还不到两岁。“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此后在重建的每个关键阶段和重要时刻,总书记都及时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为重建工作指明方向。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到2016年7月20日,重建“三年基本完成”目标圆满实现。灾区涅槃重生,新村美丽,大道通途,产业生机蓬勃,四川蹚出了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恢复重建新路子。
“村民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骆云莲感动不已。她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懂感恩、知感恩的灾区群众将继续自力更生、勤劳互助,争取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重建后的芦山县隆兴中心校焕然一新,全校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满怀信心,脚踏实地,努力建设好学校。图为骆云莲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展示的5幅照片之一。
会内会外
四川“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将重建工作的“指挥棒”交给四川,要求探索“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重建目标,四川感恩奋进、苦干实干,用智慧与担当书写着灾后重建的“四川答卷”。如今,新城镇、新农村,新产业、新生活,浴火重生的雅安正以崭新的面貌站在发展新起点。春风雅雨中,记者再次走进曾经的灾区,感受这片土地蓬勃向上的力量。
第1站
芦山县体育馆:三年里的几次“变脸”
芦山县体育馆曾是“4·20”芦山强烈地震最大的安置点。这里经历了几次“变脸”:从最初单纯的体育馆,到震后支起1000多顶帐篷,再到搭建起276户板房。2016年7月20日,所有板房全部拆除,5000余名受灾群众全部迁入新居。如今,体育馆正规划建设户外运动设施。芦山县原纪委副书记武静本该退休,因重建需要,又被返聘回到芦山灾后重建战线。如今,她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办公室工作。
武静回忆,地震后,她被指派到芦山县体育馆安置点任临时党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芦山县体育馆安置点时,她一直陪同左右、介绍情况,“总书记十分关心群众灾后生活,问得很细。”
芦山县委书记宋开慧介绍,面对总书记的殷殷重托,芦山首位推进城乡住房重建,优先解决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民生问题。
震后10个月,213户兜底贫困户入住新居;震后一年,13171户农房重建户全面完工入住;震后20个月,5678户城房重建户全部分房到户。
第2站
隆兴中心校:有梦想就会有创造
3月7日,芦山县龙门乡隆兴中心校书声琅琅。隆兴中心校是一所村小,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严重受损,震后三天,学校在帐篷里复课,成为芦山县最先复课的学校。校长王智强回忆,2013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校时,5年级2班正举行“感恩奋进·放飞梦想”主题班会。总书记听了孩子们的梦想后,称赞他们很有想象力。
地震后,隆兴中心校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帮助。学校新增了科技馆、食堂等。“2014年,我们把崭新的校园生活写进信里,寄给了习爷爷。”6年级1班学生高飞杨说。
为了让更多孩子敢于创造梦想,隆兴中心校还确定了创建“农村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的思路。为此,学校修建了近百米的壁挂式科普长廊,还定期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震后三年多来,隆兴中心校多次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去年,隆兴中心校还被授予“四川省科幻特色学校”的称号。
第3站
龙门古镇:如今龙门乡处处是风光
3月8日,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50辆载满旅客的大巴车正缓缓向龙门古镇驶去。
处于芦山“4·20”强烈地震核心区的龙门乡,经过几年的灾后重建,风貌焕然一新。2016年,辖区内的龙门古镇挂牌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红色的屋顶、黄色的外墙……走进龙门古镇,15分钟有休息点,半个小时有参观点。“现在龙门处处是风光。”村民牟成秀感慨。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曾经守着一亩三分地的村民王明青,不仅将灾后重建的安置房改造成客栈,还流转土地办起了茶叶基地。
生活好了,但当地村民依旧忘不了2013年5月21日那一天。震后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龙门乡青龙场村看望他们。王明青回忆,“总书记细致了解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并勉励我们要恢复生产,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
如今,龙门乡已引入了近40家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产业,预计今年全乡人均年收入将突破1万元。芦山县也已崛起白伙新村、龙门古镇等28个幸福美丽新村,创建了3个4A级旅游景区。
曾经的“天梯村”夯实产业基础——
古路成“新”路
3月8日,雅安市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与全国人大代表、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骆云莲的对话在村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古路村地处深山峡谷,是雅安市目前唯一不通公路的“天梯村”。过去一年,这里不仅有了便捷的进出村新通道,更有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天梯村”有了机动车
从汉源县城出发,驱车近三个小时,记者抵达永利乡马坪村二道坪的公路尽头。绝壁深谷将古路村与永利乡其他村隔绝开。
古路村第一书记袁江涛介绍,以前到乡上,要四五个小时。
去年,当地政府拓宽了骡马道,还投入2340万元修建一条集客货运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索道,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8月,跨度750米的索道建成,并开始试运行。索道一头连着通了公路的二道坪,一头连着古路村的斑鸠嘴,3分钟就可完成飞越。
道路方面,如今从斑鸠嘴到村委会,以前的羊肠小道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3.5米宽的土路。古路村还启动了通组道路建设。“尽管目前只修了1.8公里左右,但村里已有三位村民买了载重机动三轮车。”
据介绍,到2018年,古路村山腰上的5个组将全部完成道路修建,并进行硬化。
组建旅游专业合作社
古路村土路两侧的坡地上,栽满了核桃树。村民申其民正在给核桃树修枝。去年,他家的核桃树开始挂果,卖了几千元,“今年收入上万元没问题。”目前全村统一栽种了2000多亩改良核桃树,去年已开始陆续挂果。
古路村处在国家地质公园大渡河峡谷的悬崖绝壁上,这两年正不断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为此,村里还成立了汉源县天梯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目前10户村民已加入。
加入合作社的申绍才搞起了餐饮业,每名游客收30元钱,在家里吃一顿家常菜。申绍才说,去年一年就接待了800多名游客。今后,申绍才还想开发旅游住宿。“去年,全村游客超过3万人次,比2015年翻了一番。”袁江涛介绍,村里已开始规划修建游客接待中心。
综合四川日报
(雅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