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重任在肩。自“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以来,石棉县锚定“建设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典范”目标,举全县之力推进家园重建。为有力推动重建工作冲刺收官,近日,石棉县人大常委会以专题询问为有力抓手,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集中问诊”,以刚性监督推动责任落实,助力重建工作交出满意答卷。
谋定后动:全流程筹备确保“问之有物”
专题询问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经过周密部署的系统监督。前期,县人大常委会精心制定专题询问工作方案,成立由常委会领导牵头、各工委协同的询问工作组,对照《“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25年工作计划》,对负责重建项目的部分政府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各小组深入一线“解剖麻雀”,通过实地走访重建现场、召开群众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摸清问题根源、征集意见建议,广泛收集基层声音,梳理出项目推进中的堵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形成询题清单,为专题询问精准“把脉”奠定坚实基础。
直击现场:一问一答直面重建难点
询问会上,县人民政府作了《关于“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推进情况的报告》,系统汇报重建项目工作进展。随后,5位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化身“考官”,分别围绕应急能力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农房重建监管等群众关切的核心问题犀利发问。“如何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期稳定运行?”“针对偏远地区农房重建质量监管,有哪些创新举措?”……一个个直击要害的问题,将重建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摆在“台面”。住建、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直面“考题”,不回避、不推诿,从资金保障、技术规范、长效管护等维度逐项作答,以详实数据、具体举措回应社会关切。
现场测评:26人打分给出“期中评价”
为确保询问取得实效,会议现场开展满意度测评。到会的26名常委会组成人员秉持客观公正原则,对照应询部门的回答情况,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对应询部门按下评分键。最终,接受询问的5个政府部门均获得“满意”评价。“这份‘期中答卷’既是对政府前期开展的重建项目工作的认可,更是一种鞭策。”委员们纷纷表示,“希望政府部门以此次询问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确保重建任务高质量完成。”
凝聚合力:多维监督做好“后半篇文章”
“冲刺阶段容不得半点松懈,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把质量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杜文君在总结时掷地有声。为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县人大常委会打出“组合拳”:一是筑牢全链条监督防线,将项目验收、资金审计、资产移交等后续工作纳入重点监督清单,综合运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方式,实现监督与支持同频共振;二是激活代表“末梢神经”,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重建一线,化身“民情收集员”和“建言参谋者”,架起政府与群众间的连心桥;三是构建协同攻坚格局,人大主动与政府同向发力,既支持县政府依法履职,又要求各部门主动认领问题、整改落实,以高效协作跑出重建“加速度”。
承载着党中央、省委、市委的深切关怀与全县人民的殷切期盼,石棉县灾后重建已进入决胜时刻。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擦亮刚性监督“利剑”,以“问”促改、以“督”提效,全力护航灾后重建圆满收官,为建设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典范贡献人大力量! (石棉人大 代丽萍、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