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体育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区县人大 >> 正文

茶香漫青山 履职谱新篇——天全县人大常委会多年深耕助推柑子村产业振兴侧记

 【发布日期:2025-04-02】 【字号: 】  【关闭此页

“绿水青山出好茶,一盏雅茶酬知己!在这茶色青青、茶语鲜香的美好时节,我们又一次相聚在二郎山下天全县第三届高山白茶采摘节现场,共品佳茗、共襄合作、共谋发展……”

4月2日,天全县第三届“二郎山”高山白茶采摘节在兴业乡柑子村拉开帷幕。天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浩已连续三年应邀到会致辞。当新茶开采铜锣敲响时,层层叠叠的茶山上爆发出热烈掌声——这掌声,既是对“黄金芽”变成“金叶子”的礼赞,更是对连续多年深耕乡村振兴的各级人大代表的致敬。可谓:三载春华,千亩茶浪翻涌成海;三级代表,因地履职浸润青山。

破局·荒山变茶山‌

柑子村,距离天全县城最远的山区村,曾经是以开采煤矿为主的资源型村。长期以来,因山高坡陡、产业空心化,村民长期依赖传统种植,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2018年,天全县人大常委会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监督的重点议题,对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的重点村进行深入调研,柑子村首当其冲。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颖牵头组建调研组,进村组、入农户,上高山、进茶园,坐院坝、听意见。最后,天全县人大常委会以“茶产业破局”为切入点,成立专项调研组,联合农业、文旅等部门开展多次实地调研,形成《高山白茶产业可行性报告》,明确“生态优先、茶旅融合”发展路径。

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助推下,县扶贫开发局、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强化项目统筹,先后在柑子村投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等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极大改善了柑子村发展基础。在此基础上,县人大常委会加大调研指导力度,引导柑子村强化产业招商,先后引进天全县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神豆家庭农场等涉农企业,带动高山有机茶规模化发展。助推出台《天全县高山白茶扶持政策》,整合财政资金1200万元,流转荒坡地3000亩,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县人大常委会全程监督土地流转合规性,各级代表积极协调解决权属纠纷23起,确保“零上访”推进。

融合·茶园变公园‌

2023年,县人大常委会推动园区走上“猪+茶+粮”循环农业发展之路。产业园内严格茶园生态管护标准,禁用化学除草剂,积极争取省级乡村振兴资金800万元,修建茶园观光步道6公里、茶文化体验中心1座,配套茶山民宿12家。  

为了拓展产业链,打响“茶言悦色•味在天全”乡村品牌,已连续三年举办“采茶节”活动,成功推出柑子村白茶、奶白、极白、黄金芽、竹叶青等多个成熟品牌。同时,结合兴业乡独特地理优势,特色开展体验式采茶、茶艺表演、茶园观光、农产品展销等活动,让广大群众、嘉宾体验“逛茶山、赏茶景、吃茶餐、观茶艺、话茶语、带茶品”的美丽乡村景象。2024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2024年,柑子村获评“四川省乡村文旅示范村”。

蝶变·茶农变股东

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积极助推下,促进“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改革,引入恒源农业等3家企业,村民以茶园、劳动力入股企业,享受“保底分红+利润分成”。低收入群体额外获得6%收益倾斜,惠及农户132户。

目前,柑子村茶园规模达8300亩,户均年收入从0.8万元跃升至4.5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120万元。“我们拟在柑子粮经复合现代园区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在毗邻柑子的铜厂村创建‘天一’现代农业园,构建山、水、粮、经、花立体农业发展架构。”兴业乡乡长孙剑波表示,柑子村的龙头效应还将进一步发挥。

不觉间,这片海拔1200米的土地已悄然书写下“空壳村”到“龙头村”的传奇。从2018年将柑子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的重点村进行深入调研开始,到2021年明确发展高山有机白茶,实行粮经复合种植,走上“猪+茶+粮”循环农业发展之路。再到2023年底,柑子村村民分红超1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0万元。柑子村已成功走出一条“猪+粮+茶”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子,成功实现了“空壳村”到龙头强村的华丽蜕变。

“监督不是挑刺,而是共同浇水施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颖常说。从荒山到茶山,从传统农业到三产融合,多年来,县人大常委会盯紧不放,“一张蓝图绘到底”,有效组织各级代表扎实履职,助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民主法治的根系深扎泥土,让乡村振兴的答卷写满民心。 (天全人大 张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