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体育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区县人大 >> 正文

“群众出题”诉心声 “代表答题”暖民心——雨城区周公山镇人大探索解决民生诉求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5-03-18】 【字号: 】  【关闭此页

在雨城区周公山镇,省道104线的变化牵动着群众的心。过去,这里因隔离带屡遭私拆,车辆随意掉头、行人横穿马路的现象时有发生。狮子村李大爷的一句“路上太危险”传到了正在南郊片区代表家站接访的镇人大代表彭启康耳中。这一声“出题”,不仅推动了一场交通安全整治行动,更折射出了周公山镇人大解决民生诉求的实践路径。周公山镇人大扎实开展“群众出题、代表答题、共同阅卷”活动,精准发力、久久为功,让民生诉求从“纸面”到“地面”,从“怨声载道”到“频频点赞”。

畅通民意渠道:从“碎片收集”到“全面汇集”

“群众出题”的第一步,是让声音“传得上来”。李大爷的担忧并非个例,坪石村张大姐在“码上见代表”上反映的修建路灯问题,也被传递到了区人大代表何冬梅的微信里。镇人大通过搭建线上“码上见代表”小程序、线下2个代表联络站和10个民情收集点,织就了一张全域覆盖的民意收集网。无论是田间地头的“板凳会”,还是手机端的“码上见代表”,群众诉求24小时“不打烊”传递,代表们还主动走进矛盾集中区、重大项目现场,用“脚底板”丈量民情。

面对省道104线的安全隐患,彭启康代表的履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调研轨迹:5处隔离带破损点、2个监控盲区、5家沿线商户的访谈……他将这些文字梳理成建议后交到了人大主席的办公桌上。去年,这条民情民意“快车道”就收集到问题建议20余条。

解题有方法:从“单打独斗”到“兵团作战”

“代表答题”需要党委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推动群众诉求解决,就要建立人大代表领办、镇政府分管领导参与、有关股室负责、涉及村配合的机制,在群众反映诉求后15天内办理并答复,不能按群众诉求办理的要做好解释说明。党委会每半年要听取一次群众诉求办理情况……”党委委员、镇人大主席张莉聃在党委会上向镇党委报告人大工作时说道。镇党委支持和保障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的5条建议均被采纳。

如今,时常看见人大代表、镇政府分管领导、有关股室负责人和当地干部群众围站在一起,现场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评判看实效:从“怨声载道”到“频频点赞”

隔离带恢复没恢复?交通秩序好不好?整改效果要过多重关口。在省道104线整治后,3名人大代表组成监督组,带着整改前拍摄的10张照片实地“挑刺”,只有代表将整改情况逐一检查核实后才能算过了整改关口。整治成效如何?群众心里有本明白账。镇人大每季度邀请8名人大代表、12名群众代表对镇政府办理民生诉求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省道104线整治满意率95%。

客运司机老周感慨道:“现在开车心里踏实多了!”2024年,解决群众诉求按时完成率从75%跃升至95%,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

这场从“路上安全”破题的治理变革,不仅让省道104线成为“平安示范路”,更铺就了一条“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民主之路。周公山镇人大的探索证明:当代表履职与群众期盼同频共振,解决民生诉求的“最后一公里”才能走出温度、走出实效。(雨城区周公山镇人大 张莉聃、秦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