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今年以来,芦山县太平镇各级人大代表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群众自治能力,做好家乡“土特产”,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人大力量。
“自来水”变“智来水” 群众喝上优质水
近日,在镇人大代表、祥和村党支部书记杨冰的组织下,太平镇祥和村程家湾组饮水提升项目完工后又新安装物联网智能水表,成为芦山县第一个实现云缴费的村组。
“真是太方便了,现在我们不仅可以喝到家门口的水,而且手机上就可以查询、充值水费,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了。”村民程常烈对智能水表的新体验赞不绝口。
据了解,程家湾组村民之前一直为“喝水”发愁,一到缺水季节,只能在沟渠挑水喝,饮水难题尤为严重。为解决群众这一难题,杨冰第一时间走访选址,并设计饮水提升项目来解决祥和村程家湾组40户150余人吃水难问题。项目动工后,他主动作为,化身“监工员”监督项目实施,2024年8月20日,祥和村饮水提升项目全面完工,杨冰又继续带领村组干部,通过电话访问、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向村民普及水表安装及水费收缴的重要性、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村情,科学选定适配水表。
“我们村老年人多,用传统水表的话,突然停水了还得到村委会交水费太麻烦了。现在安装了智能水表,孩子们在全国各地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小程序查看用水情况,水费快用完了就可以直接给老人交上。”杨冰说道。
从喝水难到有水喝再到喝上“智来水”,在杨冰的带领下祥和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供水服务也更加“智慧”,更加便民、利民、惠民。
“闲置地”变“微菜园” 群众笑开颜
“家旁边又有了自己的菜地,现在能吃上自己种的菜了。”近日,太平镇大河村木坪子聚居点部分农户趁着晴好天气在刚分到的地块里忙着翻挖。提起有了“幸福菜园子”,安置点内30户群众个个乐得合不拢嘴。
太平镇大河村木坪子聚居点为6·1芦山地震及避险安置点,安置点许多群众从原住地搬出后,青壮年外出务工,但许多中老年或因年龄原因或因照顾年幼子女无法外出务工,居住于安置点久闲无趣,家周围没了菜地种菜,又难舍种地务农习惯,还增添了一笔新的支出,部分搬迁户觉得这也让生活中存在很多不便。太平镇人大主席团在了解到该情况后,急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积极组织太平镇大河村人大代表对该搬迁点搬迁户进行了摸底排查,针对农户耕地远,种植自食蔬菜不便的问题,统筹谋划,决定将安置点周围空闲地块及撂荒地进行改造,建成“微菜园”,供搬迁群众耕种。
“微菜园”的建成,解决了搬迁群众“菜篮子”问题,让他们得了心安,同时有效改善了安置点人居环境情况,安置点房前屋后更干净、更整洁、更有序。“微菜园”的建成,达到了绿化美化、生态宜居效果,有力促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目标实现。
“冷水鱼”变“热产业” 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
近日,由省人大代表何培友牵头负责的大河村第二个冷水鱼集体经济项目——黑土溪组河坝子冷水鱼养殖建设项目已全面完工。养殖场内,一方方清澈见底的鱼池里,成群的鲟鱼、虹鳟等在水中欢腾嬉戏,绘就了一幅生态“金”画卷。
“这个鱼塘是我从去年开始谋划的,当时我和其他代表、村民走访交流,一致认为黑土溪地势好、适合养鱼,于是后面我就和当地餐饮老板商量合资经营鱼塘,在今年年初动工,现在都开始投放鱼苗了,明年预计可出10万斤成品鱼,收入可达200万元左右。”何培友介绍着。
“说起来也是巧,这个鱼塘投产一个月就遭了洪灾,还好代表提的渔业保险建议今年实施了,我们买了渔业保险,损失减少了一大半,给我们养殖户很大的信心啊!”养殖场负责人、绿美餐饮公司法人黄禄美说道。
2024年,在太平镇各级人大代表带领下,钟灵村戏水项目完工、大河村黑土溪河坝子冷水鱼养殖项目完工、祥和村冷水鱼生态养殖基地已开始动工建设,县人大代表王艳锋提出的渔业保险政策落地也为冷水鱼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太平镇冷水鱼产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下一步,太平镇各级人大代表继续发挥代表优势,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持续发力,让乡村振兴底色更亮,成色更足。(芦山人大 彭薇、马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