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体育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区县人大 >> 正文

石棉县永和乡人大代表熊德刚——中药材“飘香” 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发布日期:2018-08-06】 【字号: 】  【关闭此页

本人带头发展中药材和庭院经济,带动周边群众和我一起干,尤其是和贫困户共同发展……”这是石棉县永和乡人大代表、大林村四组组长熊德刚在“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我参与、我推动、我带头、我示范”活动中的承诺。

群众眼中的“能干人”

提起“熊德刚”,永和乡大林村四组的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人好、心好、点子多,致富能手……在群众眼中,他是个“能干人”。

听老乡讲:熊德刚脑子活、爱专研、很能干,从2000年起,就开始从事兰花种植,积累了丰富的兰花盆景栽种经验,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算是大林村的“首批富人”。

不管是哪家家里有事,只要他知道了,他肯定会来帮忙,以前他发展兰花,我们也跟着种了些,他义务帮助我们推销、售卖,从来没收过我们跑路费、中介费……现在,他又开始发展中药材、搞庭院经济了,我们也跟着种了些……周边邻居介绍到。

“以前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靠种点兰花补贴家用,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经验都是靠自己慢慢摸索……有次乡上组织我们去考察产业发展中,我首次接触到中药材种植,认真听了他们在育种、栽植、管理等环节的讲解,当时我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家就开始思考……”熊德刚说。

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许多人都问他为什么要放弃已经经营十几年的兰花产业,突然发展中药材?面对这些疑问,熊德刚有他自己的想法和信念:中药材成份的药品和保健品成为现代人养生保健首选,中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中药材产业的兴起。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中药材等农业产业的发展前景一定会很好。

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前期,熊德刚以采集野生药材销售和培育为主。为了壮大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发展,2014年在他的召集下,大林村四组516人联合成立了永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从事中药材家庭种植,也为大林村中药材产业发展奠定了里程碑。

面临市场药材种苗贵且品质不高的问题,他又萌发了自行育苗的想法,说干就干,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种植,成功培育石斛、白芨等幼苗。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在技术较成熟、市场前景好的基础上,他和社员们开始不满足于小敲小打,决定建培育大棚,做成标杆、示范。可是发展需要资金,社员和自己筹资不足。作为人大代表的他经过深入地走访调研和市场考察,结合大林村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支持中药材发展的建议,指出了大林村发展中药材的现实需要和发展前景等,受到乡党委、政府的重视。

在县级科技部门、乡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县上支持9万元、社员集资9万元并投工投劳,总投资40万元,建成一座现代化、标准化的中药材育种大棚。目前,大棚已累计出产石斛、白芨、重楼等幼苗430余万株,总价值超过500万元。在川农大专家的指导下,熊德刚他们还突破了自行培育移植室外的技术难题,这些幼苗已成功移植到流转的65亩林地规模种植,待出售时价值3000万元左右。

鉴于中药材种植见效慢,熊德刚凭借种植兰花的经验,又带领合作社开始中药材盆景种植……据介绍“利用庭院发展中药材,不仅利用了空间绿化了环境又有了经济收入,以前卖50元一盆的黄草,经过造型设计变成盆景就能卖200元,既可以观赏又有实用价值,一举几得……”目前,盆景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大林村四组最时髦的事情,家家户户都有几十盆……

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熊德刚所在的大林村是贫困村,有贫困户64户,大多数群众致贫的原因都是劳动力不足或身体残疾,也有因为缺乏水资源,黄果柑等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打工等经济收入不稳定等。

致富不忘乡邻,熊德刚在自己发展致富的同时,随时都关心着身边的群众。在修建大棚时,聘用了3名贫困群众务工,并提高待遇标准,依照100元的标准按天结算,直接增加其现金收入;在中药材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长期务工岗位18个、临时务工岗位8个,并长期聘用2名贫困户,月均增收1500余元。在他的带动下,已有21户农户(贫困户14户)利用闲置荒山、房前屋后空地开展中药材种植近百亩,推广中药材产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已初步显现。

“我种了23万株,一年能卖56万元,最近又在山上挖了一些种植了一小块,有啥子不懂的都可以问他,现在的收入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村民张大妈说到,以前还是贫困户的他们,已经靠着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熊德刚成为了大林村甚至永和乡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在他的带动下,大林村群众自主的积极发展中药材,不仅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更重要的是这种发展模式,打破了大林村缺水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也为庭院经济发展提供了模板、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农业产业发展、促进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石棉县人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