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雅安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年1月7日在雅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雅安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雅安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提请雅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促发展,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严格执行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预算,全市和市级均实现收支平衡,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0,290万元,较上年增长6.64%,超全省平均增幅4个百分点以上,为预算的100.13%,税收占比52.94%;加上省补助等收入后,收入总量为3,372,886万元。预算支出2,612,559万元,较上年增长16.65%。收入总量减去预算支出、上解省支出、调出资金、债务还本支出等2,822,346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7,141万元后,结转383,399万元(主要是增发国债资金结转61,530万元和跨年度实施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822万元,较上年增长6.87%,为预算的100.35%,税收占比44.97%;加上省补助等收入后,收入总量为1,265,174万元。预算支出617,765万元,较上年增长0.48%。收入总量减去预算支出、上解省支出、补助下级支出、债务还本支出1,103,683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030万元后,结转120,461万元下年继续使用(含市本级增发国债资金结转30,547万元和经开区专项资金结转11,600万元)。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初安排预备费7,710万元,主要用于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
2024年初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42,659万元,加上按规定补充41,03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0,000万元后,2024年末余额53,689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21,956万元,较上年增长7.59%,为预算的111.83%;加上省补助等收入后,收入总量为1,419,531万元。预算支出1,061,810万元,较上年增长11.37%。收入总量减去预算支出、债务还本支出等1,245,210万元后,结转174,321万元(含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结转65,534万元)下年继续使用。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66,899万元,较上年增长9.14%,为预算的117.55%;加上省补助等收入后,收入总量为566,238万元。预算支出248,733万元,较上年增长2.73%。收入总量减去预算支出、补助下级支出、债务还本支出等512,643万元后,结转53,595万元下年继续使用。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427万元,为预算的100.38%;加上上年结转3,528万元、转移性收入235万元后,收入总量为19,190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6,699万元,较上年增长22.98%。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9,306万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93万元后,结转2,491万元下年继续使用。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854万元,为预算的100.11%;加上上年结转收入2,344万元、转移性收入177万元后,收入总量为10,375万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098万元,较上年增长22.20%。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4,657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77万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64万元后,结转2,277万元下年继续使用。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70,097万元,为预算的99.95%;加上上年滚存结余,收入总量为815,251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75,469万元,完成预算的100.32%。收入总量减去支出后,滚存结余539,782万元。
2023年起,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统收统支市级统筹管理制度,全市与市级数据一致。
5.地方政府债务
2024年省转贷新增债券803,977万元、再融资债券169,610万元、外债8,933万元,偿还到期政府债券235,740万元、外债4,860万元,财政厅收回2024年专项债券5,634万元后,全市债务余额为4,407,262万元,较2023年增加734,528万元(主要原因是2024年争取的专项债券),控制在省政府核定的债务限额4,788,701万元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分类型看:全市一般债务限额1,219,337万元,余额1,155,025万元;专项债务限额3,569,364万元,余额3,252,237万元。
分级次看:市级债务限额1,692,133万元,余额1,508,638万元;县(区)债务限额3,096,568万元,余额2,898,624万元。
2024年,全市新增政府债券主要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乡村振兴等。
以上2024年市级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查批准。
(二)2024年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2024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预算决议,广泛听取并积极吸纳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监督指导意见,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全力以赴抓收入,优化结构保重点,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保障重点领域发展。统筹安排32.92亿元,支持高质量建设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统筹安排10.28亿元,支持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建设,高质量承办2024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第十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等系列活动。统筹安排24.9亿元,支持大兴生态旅游建设、G351线夹金山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落实“消费促进年”部署,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补贴8765.2万元,带动家电、汽车等消费5.6亿元。统筹安排2.92亿元,支持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退税减税降费9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兑现惠企政策奖补资金23.6亿元、惠及企业31.88万家(次)。
2.聚焦回应群众期盼,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投入24.28亿元,办好28件省下民生实事、20件市定民生实事(其中5件为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一卡通”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项目95个、金额8.93亿元,惠及293.57万人次。投入28.81亿元,支持川西教育中心建设。投入24.08亿元,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投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助资金2.88亿元,确保雅安市17.34万名参保群众养老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投入1.26亿元,全力助企纾困稳岗、降低企业招工成本、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等。投入6,733万元,支持美术馆、公共图书馆等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大型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或低收费开放。
3.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公共安全水平。投入5.5亿元,设立应急安全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专项行动,落实“汛九条”和森林草原防灭火七条措施,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和气象预警全网发布,推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和“7·20”汉源山洪泥石流灾害等应急抢险救灾、排危除险等应急处置工作。落实防汛防地灾避险转移补助政策,安排市级补助资金1,300万元,按每人每天25元的标准,支持县(区)及时发放自然灾害应急避险安置救助金,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投入2.02亿元,支持建强应急综合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基地,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4.夯实生态保护屏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投入10.54亿元,支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治理,有序推进小水电清理退出和矿山生态修复。投入2.23亿元,落实耕地地力、农机购置与应用等强农惠农补贴政策,支持粮食生产和“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推动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投保覆盖率达81.34%。投入6.7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发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投入8.7亿元,加快推进46个增发国债水利领域项目建设,提升小型水利工程防洪能力。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9%以上。
5.增强财政金融协同,提升融资服务质效。深化财政金融互动,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投入1.57亿元,引导撬动金融机构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市贷款余额迈上1,500亿元新台阶,增速保持13%的高增长,存贷比达79%,排位持续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市保险保费收入超40亿元,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完善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机制,组织8场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累计向全市重点项目发放贷款104亿元,支持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用好民营经济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累计向缺乏抵(质)押物的民营小微企业提供5.3亿元担保贷款支持,助力普惠小微贷款增速达14.95%。
6.加强风险防范化解,筑牢财政安全根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严格落实政府债务偿还责任。稳妥有序化解处置融资平台债务,建立健全政府债务全口径监管工作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序稳妥化解存量,争取专项债券化解隐性债务额度11.88亿元,超额完成2024年隐性债务化解任务5.64亿元,预计全市2024年隐性债务率为130%,债务风险为黄色等级区间,风险总体可控,全市债务余额控制在省政府批准限额以内。强化“三保”支出预算管理,确保“三保”风险事件“零”发生。加强财政暂付款清理消化工作,确保财政库款保障水平在合理范围内,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加强财会监督与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等各类监督协同配合,提升财会监督工作成效。
2024年,全市财政部门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认真听取人大、政协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监督,始终鲜明“实干实绩、比拼争先”工作导向,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一年,我们始终服务大局。“6·1”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筹集资金26.39亿元,全面覆盖项目建设资金需求。“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筹集资金71.03亿元,宝兴县县城功能疏解筹集资金10亿元,超过年度筹资任务。“7·20”汉源山洪泥石流灾害投入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8亿元,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4年继续安排1亿元,通过资本金补助、融资贴息等方式,引导各类资金约31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确保重建资金闭合。成功组建雅安首只规模10亿元工业产业投资引导母基金并投入运营,拟投向数字经济、先进材料、装备制造、食药轻纺等多个领域。巩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牵头制定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16+9”条政策措施,统筹安排1.19亿元,推动政策措施直达快享。
过去一年,我们始终敢拼敢争。建立向上请示汇报、积极争取支持工作机制,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扎实开展跑项争资大会战,会同市级相关部门争取到位中省预算内投资、国债和债券资金107.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43%,创历史新高。争取到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1.23亿元;争取到位推动解决省级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突出问题项目资金3,500万元;争取到位省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项目资金5,892万元,支持冷水鱼产业链发展。
过去一年,我们始终科学理财。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意识,将绩效理念融入到预算管理全过程,在全省率先建立“预算执行中期评估、年终财力清理”制度,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2024年对31个项目、1个政策和8个市级部门整体支出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涉及资金15.82亿元,为财政资金安排提供重要依据。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安排4大类29项专项资金5.87亿元,优先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支出。高效开展财政评审业务,评审项目预算138.29亿元,审减14.55亿元,审减率10.52%。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精打细算建好用好市级公物仓,高效统筹利用国有资产,243台(件)资产纳入公物仓管理,节约财政资金85.96万元,被四川日报、廉政瞭望报道。确保将宝贵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切实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
过去一年,我们始终积极进取。在全市财政系统开展“练好内功、提升素质”会计专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相关经验做法被财政部所属《中国会计报》刊载。打造雅安财政云上执法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提升执法质效,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探索财会监督先进做法,《雅安市财政局推动构建财会监督“纵横贯通”工作机制》在光明日报出版社所属刊物上发表。市财政局受到财政厅等表彰表扬16次,5名干部受到财政部、财政部四川监管局、财政厅等上级部门表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连续四年获财政厅考核“一等次”,财政总决算工作连续20年获财政厅通报表扬,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市(州)。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财政投入统计存在归类口径交叉。
各位代表,2024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不断提升,预算管理和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力保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落地落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指导、市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财政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和预算的约束力需进一步增强,一些领域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偏慢,部分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新的支柱性税源尚未形成,财源建设有待加强;房地产市场回升势头尚不明显,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收面临严峻形势,刚性支出和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支出需求巨大,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个别县(区)财政运行困难,防范化解财政领域风险仍然面临较大挑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5年预算草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编制好2025年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2025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落实“坚持过紧日子”要求,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聚焦“保民生、守安全、促发展”,加强资金统筹整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奋力开创雅安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二)2025年财政政策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市财政部门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1.支持重大战略任务。聚焦雅安的整体谋划和系统布局,全力支持实施“一区一地引领、两轴三圈联动、县域重点突破、全域协同共兴”发展战略。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和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建设。支持布局发展低空经济、氢能、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拓展雅安工业重点门类。
2.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运用“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引入市场机制精准投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供坚强财力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策效能。落实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各项政策措施,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扩投资稳增长。
3.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大财政”收入管理格局,健全市与县(区)分税制财政体制,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坚持高位推进,落实“零基预算”改革要求,按照“三保”优先、强化绩效、筑牢底线的原则,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支出保障机制,持续开展预算执行中期评估、年终财力清理工作。加强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加快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三)2025年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合理编制2025年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890,708万元,增长6%;加上省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等,收入总量为2,664,983万元。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拟安排支出2,583,217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69,513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2,253万元,支出总量为2,664,983万元。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199,091万元,增长6%;加上省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上年结余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等,收入总量为1,092,874万元。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拟安排支出737,110万元,加上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等350,181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5,583万元,支出总量为1,092,874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419,272万元,加上省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等238,149万元,收入总量为657,421万元。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拟安排支出648,469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7,041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911万元,支出总量为657,421万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168,78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预计136,000万元),加上省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等61,699万元,收入总量为230,479万元。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拟安排支出220,573万元(其中:用于化解政府债务70,886万元),加上补助下级支出8,104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801万元等,支出总量为230,479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为16,347万元,加上上年结转收入2,491万元、转移性收入235万元后,收入总量为19,073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拟安排支出19,073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1,350万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7,723万元。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为8,052万元,加上上年结转收入2,277万元、转移性收入177万元后,收入总量为10,506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拟安排支出10,506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400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77万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2,929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398,745万元,加上上年滚存结余539,782万元,收入总量为938,527万元。按照现行社会保险支出政策,拟安排308,282万元,滚存结余630,245万元。
(四)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
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合理安排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大对科技创新、教育、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提升基本民生保障,确保重点支出不减。主要支出包括:
1.保工资、保运转方面。安排保工资、保运转资金168,007万元,占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4.32%,主要用于按政策保障市级财政供养人员基本工资、基本公用经费和确保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提高社会管理、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力。
2.保民生方面。安排保民生资金123,712万元,占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2.62%。主要为:
安排民生实事资金6,806万元,主要用于省下市定民生实事(含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等。
安排农业农村资金13,602万元,主要用于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业发展、农村综合改革、茶叶产业发展等。
安排解困帮扶资金3,550万元,主要用于各类政策性补助市级配套、就业服务、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创业就业帮扶、双拥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等。
安排教育发展资金19,165万元,主要用于教育统筹项目、高职院校生均经费保障、川西教育中心人才发展等。
安排社会保障资金5,092万元,主要用于城乡低保、困难群众救助和优抚安置、高龄津贴、农民工服务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司法救助等。
安排医疗卫生资金7,260万元,主要用于公立医院发展、川西医养中心人才发展、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补助、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治、食品药品安全等。
安排百姓安居资金5,671万元,主要用于城区污水处理、地质灾害防治、政府住房管理、森林防灭火工作、气象预警等。
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4,444万元,主要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管理维护、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等。
安排生态环境资金6,864万元,主要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区建设等。
安排宣传文化体育资金8,715万元,主要用于宣传文化体育事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等。
3.保重点方面。安排保重点资金49,900万元,占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16%。主要为:
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500万元,全力保障衔接资金投入,有力推进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任务。
安排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500万元,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撑。
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做优做强工业经济,深入推进新型化工业,支持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
安排招商引资专项经费(含工业政策兑现)5,000万元,支持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商事服务。落实市委、市政府各类重要招商引资项目扶持政策,支持雅化公司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生产线建设项目投资协议和华润三九公司区域销售中心项目投资协议政策兑现。
安排人才开发资金4,000万元,支持人才工作、高层次人才发展、干部教育培训、党员教育等工作,不断扩大人才工作开放度、增强人才政策精准性、推动人才服务多元化。
安排科技和市校合作农业揭榜挂帅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助力雅安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
安排服务业促消费和民营经济发展资金2,500万元,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力促进消费提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安排财政金融互动政策资金1,690万元,支持做大金融总量、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促进消费提质增效,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排抓项目兴产业专项资金(含“十五五”规划编制经费)3,500万元,加快推进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支持“奖勤罚懒”激励约束导向,聚焦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财政收入可持续性。
安排应急安全综合提升经费(含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4,000万元,高水平保障四川省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雅安试点。为安全稳定风险防控提供财力支持,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财政投入统计存在归类口径交叉。
需要特别报告的是,2025年按照“先谋事,后整合,再定钱”原则,结合近两年项目绩效结果、政策年限、预算执行等情况,将2024年29项5.9亿元专项资金通过政策跨部门统筹、资金跨部门整合为19项4.9亿元,按10%的比例预留产业发展机动财力资金。腾挪出资金1亿元,拟以注册资本金注入市属国企,助力雅安低空经济抢先一步“起飞”,力争放大4倍以上,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
4.市级预备费
安排资金5,000万元,主要用于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5.经开区、文教新城支出
按现行财政体制,经开区、文教新城均为封闭运行,预计经开区支出55,857万元,文教新城支出1,500万元。
以上市级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除涉密单位、涉密事项外,市级71个部门2025年部门预算草案已全部报送大会,请予审查。全市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是根据2024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收支政策代编的预算,待各县(区)预算编制完成并经本级人代会批准后,将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五十四条规定,2025年1月1日至1月4日已安排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36万元,主要用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的基本支出。
三、2025年财政工作
2025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抓收入、优化支出,大力开展跑项争资,全力向上争取转移支付、债券资金,细化利用专项债收储土地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等“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财政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进一步深化标本兼治,巩固和深化管党治党成果,持续强化财会监督,常态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增强财政统筹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按照财政部有关政策,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牢固树立“大财政理念”,抢抓政策机遇,加强财源建设,严格收入征管,着力盘活资产、资源、资金,不断增加可用财力。认真落实“零基预算”要求,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入实施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引导带动更多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三)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确保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6%以上。保障医疗卫生社会事业投入,推进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支持“菜篮子”生产和流通能力建设,促进产品稳产保供。优先保障教育事业投入,推动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优质发展。支持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动“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顺利收官,加快“7·20”汉源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后恢复重建。
(四)守牢安全风险底线。充分利用好专项债券化解隐性债务等政策机遇,积极化解隐性债务,稳妥有序降低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债券资金违规使用,有效降低地方债务风险。强化资金调度,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督促指导各县(区)规范库款管理,做好全市财政系统风险隐患动态监管,严防超预算、超财力支出等财政运行风险,确保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加大财会监督力度,严把项目评审关,保障财政资金规范管理、高效使用。
(五)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贯彻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贯彻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有关规定,落实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各项要求,改进预决算草案编报工作。积极主动回应人大代表关切,认真办理代表建议意见,更好服务人大代表依法履职。
各位代表,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大会决议,进一步增强财政部门的使命担当,坚定信心、干字当头、奋发进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雅安新篇章提供坚实财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