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体育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正文

关于雅安市民族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5-05-06】 【字号: 】  【关闭此页
 

2015429在雅安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雅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受市长兰开驰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市民族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雅安市民族地区的基本概况

凤凰体育是全省唯一环接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的地级市,位于民族自治地方通向内地的结合过渡地带,既是四川省民族工作重点市之一,又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区域和民族关系的敏感地区。全市民族工作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民族地区覆盖面大。全市有4个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幅员面积为全市的65%,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3%。民族地区(四个待遇县)乡镇数(76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55%。二是少数民族成分多。全市有彝族、藏族为主的3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4%。三是民族自治地方和散杂居地方的特征并存。全市18个民族乡中有14个是解放初期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时从邻近的民族自治地方划归雅安市的。2006年荥经县成立的2个彝族乡的少数民族也多数是从凉山、云南等民族聚居地方自发迁居而来。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凤凰体育民族地区具有民族自治地方和散杂居地方的双重特征。四是民族宗教关系问题相互交织。凤凰体育既是多民族的市,也是多宗教并存的市,宗教门类齐全,信众多且分布广。全国五大宗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中,除道教只有零星活动外,另外四大教俱存,且有活动场所。

二、近年来开展民族工作的情况

近年来,凤凰体育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和政策,团结带领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坚持推进发展繁荣与团结稳定的根本目标,立足民族地区发展滞后的实际,抢抓灾后恢复重建机遇,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积极支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和谐民族走廊,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制度建设和机制保障

1.加强领导,健全民族工作体系。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将民族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根据工作职责和工作实际,协同配合并支持民族工作开展。各县(区)也相继建立民族工作体制,健全完善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基层民族工作网络,推进民族工作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围绕“最大限度地把少数民族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最大限度的保证和谐稳定”这个中心思路开展民族工作。

2.着力政策保障,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凤凰体育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意见》(雅委发201011号)和《关于加快推进彝区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雅委发201110号),从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加大对民族地区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汉源县、宝兴县、荥经县先后申报成为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使全市少数民族待遇县增加为4个。各级财政加大了对民族待遇县转移支付补助力度。特别是“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后恢复重建切块资金向民族地区倾斜,4个民族待遇县共落实重建资金88.7亿元。同时,着眼解难增收,落实民族地区结构性减税、地震灾区税收减免等各项政策,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市级财政每年预算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民族工作机动金、少数民族补助费三项民族工作专项经费350万元,加大对民族地区财力投入。各县(区)也相应设立民族工作专项资金,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财源支撑。2011年至2014年,凤凰体育民族地区实施重大项目377个,累计完成投资620.65亿元。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镇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得到较大改善。结合民族地区发展实际,抢抓两轮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助农增收、新村建设等系列工程,逐步改善和解决当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最关心、最急需、最现实的困难问题。

(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1.基础设施提速升级。近年来,凤凰体育把帮扶重点项目向民族乡、少数民族村倾斜,持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少数民族居住区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公路方面,2011年以来,民族地区修建通村、通组公路701公里,硬化公路达400多公里,民族乡公路通村率达到100%,公路通组率达到96%以上。水利设施方面,3年来在民族地区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小农水”等工程项目,铺设饮水管道309.5公里,建蓄水池1428100立方米,建供水站48个,维修整治堰道100.6公里,新修堰道33.9公里,民族乡村人畜饮水难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农网改造及电力建设方面,民族乡基本实现村村通电、户户用电。其中石棉县架设线路450公里,少数民族群众用电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汉源县投资1000万元,解决了5个民族乡20个村电力农网改造。地质灾害防治及治理方面,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宝兴县累计投入资金6.37亿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结合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专注优势转化,坚持特色发展,支持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水电、农产品、旅游等特色产业。以石棉黄果柑、汉源花椒、宝兴中草药、荥经天麻等为主导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品牌初具规模。立足民族地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环贡嘎山旅游、大渡河阳光旅游、民族风情特色旅游等精品路线,成功开发熊猫古城、东拉山、神木垒藏乡风情景区、夹金山风景名胜区、安顺场、九襄花海果都等一大批特色景区,有力带动了民族地区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市18个民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7104元增加到2014年的8067元,增长13.6%

3.新村建设成效显著。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推进民族地区新村示范点建设。石棉县回隆彝族乡叶坪村、安顺彝族乡新场村,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夹拉村,荥经县民建彝族乡大坪山、塔子山少数民族聚居点等先后纳入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彝家新寨试点村、少数民族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石棉县蟹螺藏族乡蟹螺堡子、木耳堡子,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夹拉村相继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同时,结合灾后新村安置点建设,打造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孟获村,汉源县片马彝族乡片马村、然莫村,小堡藏族彝族乡丁家社区、坭美彝族乡火地村、永利彝族乡杉树村等民族风情村寨,民族地区初步形成了主导产业特色突出、村落布局科学合理、民族文化独具风情的新村建设模式。

4.社会事业繁荣发展。贯彻落实《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实施民族教育奠基工程、民族地区卫生服务工程,提升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素质,打造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得到提高。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石棉县与省贸易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设立了省贸易校石棉校区。少数民族群众看病难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少数民族群众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抓好“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工程”,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注重挖掘、整理和弘扬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做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打造“火把节”、“上九节”、“环山鸡节”等民族文化品牌,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18个民族乡实现了文化服务对乡、村两级的全覆盖。

(三)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凤凰体育确立了“打造一县,挂牌一批,构建一片”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思路,筑牢民族团结基石。每年10月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区发展成就、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20149月,石棉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为全省唯一获得命名的县。截至目前,全市已命名并打造了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8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17个。同时,为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今年5月,省民委将在石棉县召开“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互观互检现场会”,全面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提升创建活动内涵,进一步拓展创建工作领域。

(四)妥善处理矛盾纠纷

一是坚持属地管理,构建服务平台。推进以“建立两支队伍,构建两个平台”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在全市20个乡(镇)、3个民族村、5个社区进行示范建设。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实行齐抓共管。一方面各级民宗、信访、公安、城管执法、工商、民政、卫生计生等职能部门加强协调配合,互通信息,齐抓共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作用,协助调查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的信访、矛盾纠纷、维稳等事件,协助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三是加强协作,实现整体联动。注重与外来少数民族流出地民族工作部门之间的沟通,争取当地政府部门支持和帮助。凤凰体育已与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民族工作部门签订了《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协调处置跨区域联动协作协议》,搭建了协作平台,切实加强了与相邻民族自治州的整体协作工作联系,为依法、及时、就地、妥善处置跨区域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素质

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力度。每年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民宗局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积极选送少数民族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拓宽来源渠道,抓好干部储备,壮大干部队伍。着力从基础、源头抓起,解决少数民族人才断层问题。凤凰体育坚持“择优选拔、备用结合”的原则,对全市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补充。全市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中也加大了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的配备选拔使用力度,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三、民族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凤凰体育民族地区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持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但由于历史原因的积累,自然条件的限制,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一)散杂居民族地区政策支撑不够

在法律和政策层面,除了《民族乡工作条例》和《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关于散居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乡和城市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大多以决定、意见、办法、工作措施等形式出现,配套法规少,缺乏强制性、权威性,导致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和地方的发展缺乏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撑。

(二)民族地区同步致富奔康形势严峻

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水平低、贫困程度较深的问题依然存在。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由于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高寒山区,基础设施建设里程长、难度大、成本高,特别是民族地区公路建设任务仍然很重,生产生活用水依然困难,中高山区抗旱能力很弱。扶贫任务依然艰巨。由于少数民族群众大多居住在中高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地质灾害影响较大,贫困现象普遍,扶贫任务依然艰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少数民族农户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市场意识淡薄,缺乏接受新技术、新品种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农业生产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科学管理。社会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民族地区初高中入学比例越来越低,初中辍学率达到25%左右。此外,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严重缺编,双语教学难,学龄前儿童基本缺乏学前教育,少数民族母语丢失严重。民族地区中心卫生院及部分村卫生室的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善,缺医少药现象仍然存在,且医务人员缺编问题也比较严重。文化体育事业基础薄弱,部分相对分散的民族村通讯信号、有线电视覆盖率还不高。民族乡村群众文化团体和群众文化活动少,文化专业人才及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缺乏,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乏力。少数民族干部人才缺乏。随着公务员录用“凡进必考”制度的实施,在同等条件的竞争机制下,由于受教育的程度和成长环境的差异,少数民族考生很难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公务员队伍。从结构上看,少数民族干部从总体上都呈橄榄形,即科局级干部占大部分比例,一般干部偏少,县级干部尤其少。散杂居民族乡村干部待遇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大,导致人才外流严重。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总量小、结构失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现象十分严重,无法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少数民族自发迁居问题突出。截至目前,全市尚有自发迁居无户籍少数民族约3000多户、近万余人。由于目前在生产资料、社会保障等关键问题上没有规范解决的相关政策依据和措施,以及解决入户问题后随之带来的负面效应,禁迁劝返等方法又收效甚微,少数民族自发迁居已成为摆在迁入地面前的一道难题,加大了基层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工作难度。

(三)民族宗教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复杂

一是涉及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治安问题增多。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逐步从大中城市向县城、集镇扩散,缺乏依法处理矛盾纠纷的有效手段和机制。二因土地、林权确权引发的问题增多。中高山农户搬迁到低山、河谷带生活后,其原有住房、土地、林地通过卖房、土地流转、承包林地等方式转给新来的少数民族农户,成为近期影响稳定的新问题。三因城市管理、城市改造引发的矛盾增多。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和政策的扶持引导,难以完全满足具有清真风俗习惯的少数民族的需要,城市公共服务有待优化。四是民族宗教工作机构人手少,力量有待加强。县(区)基层民族宗教工作机构编制不健全,人员普遍较少,工作难度大。

四、下一步民族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新常态下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立足民族地区自然区位特点、发展实际和面临的问题,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统筹推进民族地区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实现民族地区后发追赶,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大发展。

(一)加强联动,形成民族工作整体合力

一是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做好民族工作对保持全市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现实意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强力推进。二是理顺关系,整合工作力量。着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宗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二)夯实基础,保障民族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用好用足政策。进一步抓好中央、省、市关于民族宗教工作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用好用活政策,将各项民族政策落到实处,努力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大扶持力度。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对上积极争取各类扶持资金,捆绑使用各级扶持资金,集中对民族地区优势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予以扶持,将扶持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上。同时,督促县(区)加大对民族工作的投入,加强预算管理,落实民族工作专项资金设立及投入。三是营造工作氛围。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推进社区民族工作。建立健全并继续巩固少数民族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民、少数民族居民活动小组为支撑、以社区居民小组民族工作联络员为基础,上下贯通、左右相连、反映灵敏的工作网络。

(三)抢抓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机遇,推进民族地区重大项目工程

一是按照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要求,按时限要求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二是梳理并加快推进“十二五”项目实施,积极编制“十三五”项目规划,更多地向民族地区倾斜。三是着力抓好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为民族地区项目的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四)加强培养,充实基层民族工作力量

积极争取省上在招录公务员、提拔使用干部、定向培养教师、医务人员和科技人才等方面,给予散居少数民族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照顾。着力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基层民族工作组织机构,调整充实工作力量,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力度。